趋势观察 《内经》脉要精髓
文章出处:未知
人气:133
发表时间:2024-11-11 16:06
图片
Chinese Medicine
中国·华医方(TCM)
图片
图片
医病更医心·治病治未病
《内经》的《脉要精微论》是一篇专门讨论诊断方法的经典篇章,它详细阐述了中医脉学中的诸多精髓。脉是血液聚会的地方,通过诊脉可以了解整体气血循环的变化,进而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脉诊在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内经》的描述,诊脉常在清晨进行,因为这时阳气未曾扰动,阴气还未散尽,又未用过饮食,经脉之气不亢盛,络脉之气也调和,气血未扰乱,所以容易诊出有病的脉象。诊断疾病通常选择在清晨,这时阴气尚未扰动,阳气也未消散,饮食还未进体内,经脉之气尚未充盛,络脉调和均匀,气血没有混乱,因此可以诊断出有病的脉象。在切脉时,要观察患者的动静状态,观察眼睛的精明程度,察看面部五色的变化,从而了解五脏的有余或不足,六腑的强弱,以及形体的盛衰。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就可以判断患者的生死预后。切脉时观察脉象的动静,是为了诊断阴阳的盛衰;观察眼睛的精明程度,是为了诊断神气的强弱;察看面部五色的变化,是为了诊断脏腑的生克关系和邪正的盛衰;观察脏腑的虚实,是为了诊断内部的病变;辨别形体的盛衰,是为了诊断外部的表现。所以,凡是在诊断疾病时,必须将脉象和面色结合起来,内外相互参照,这样阴阳、表里、寒热的情况就都能清楚,治疗时也就不会有差错,从而可以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生死预后。要了解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病什么是不病,什么是高什么是低,什么是坐什么是起,什么是行什么是止,并且要有条理地运用这些知识,诊断的方法才能完备。所有这些,都有相互对应的道理,稍有差错,就会导致严重的错误。所以,对于疾病的善恶、形体的动静,都要仔细辨别。能够明白这些道理,并且有条理地运用,诊断的方法就完备了。微妙的脉象变化,不能不仔细观察。观察脉象要有条理,首先要从阴阳开始,阴阳的变化又遵循五行的规律,五行的生克又与四时的变化相适应。在治疗时,补泻的方法不能失误,要与天地自然的变化相一致。只有精通了这些精微的道理,才能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生死。阴阳五行和四时的脉象变化是相互关联的,不能分离。如果分离了,就无法根据脉象进行补泻治疗。所谓“一之精”,就是天人合一的精微道理。所以,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根据脉象判断患者的生死。在诊脉时,要保持虚心静气的态度。虚心就是心中没有杂念,静气就是心神宁静不受干扰。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诊断出有病的脉象。春天的脉象浮而轻,像鱼儿在水中游动;夏天的脉象在皮肤表面,像万物茂盛的样子;秋天的脉象下沉,像蛰虫即将冬眠;冬天的脉象沉在骨里,像蛰虫深藏不露,君子安居室内。所以说,了解内部病变的,可以按脉诊断并记录;了解外部表现的,可以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诊断。这六种方法是诊脉的基本大法。脉象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特征,如弦、洪、毛、石等。《内经》中将这些脉象与胃气相结合,形象地描述了它们的特征,使人可以思考和领悟。同时,又结合了内外诊断的方法:内部诊断可以了解脏腑的气象和位置,因此可以按脉记录;外部诊断可以了解经脉的循行和顺序,因此可以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诊断。通过四时的变化和内外的诊断方法,就可以准确地判断脉象的动态和病变的部位。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病变,都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了解。尺脉的两侧对应的是季胁部位。这是讲述气口(即寸口)左右三部候脉的方法。柯韵伯解释说,季胁的位置在章门穴处,后面包裹着腹部,前面与脐相合,是天枢穴所在的位置,被带脉所束缚。古代圣人为了阐明气口成寸的道理,将肺脉分为三部,以候五脏的病变。而首先提到这句话的原因,是因为气口独自为五脏之主,而五脏之气会聚于季胁。脉象有尺部,就像树木有根部一样。季胁包裹在肾脏外面,人的元气藏在肾脏中,全靠季胁来包裹。前贤只讲到脉象会聚于太渊穴,却没有审察五脏之气会聚于季胁。张仲景所说的“按寸不及尺”,就是指的这个道理。经文中说:“善于调理尺脉的人,不必依赖寸脉。”这就是尺脉两侧诊断季胁病变的道理。尺脉的列缺穴位置可以候肾的病变,尺脉的内侧可以候脾的病变。人的身体背部向外,胸腹部隐藏在手足之内。所以两个肾脏附着在背脊上,称为外;而小肠、膀胱、三焦等在腹腔内,称为内。因此,尺脉的内侧可以候腹中的病变,腹中包括小肠、膀胱、命门等器官。中部附上,左侧的外侧可以候肝的病变,内侧可以候膈的病变;右侧的外侧可以候胃的病变,内侧可以候肺的病变。柯韵伯解释说,从尺脉向上,就是附上,即尺前的膈骨位置,也就是关脉。肝脏位于左侧且靠近背部,所以外侧候肝;膈在胸中,所以内侧候膈。人体有膈,前面与鸠尾穴相齐,后面与权骨相齐。膈能阻隔中下焦的浊气,使其不上熏心肺,从而保护清阳之气。心肺位于膈上,肝、脾、肾位于膈下。五脏都与膈相连,肺、脾、肾、胆的经脉都贯穿膈而上行,肠、胃、心、肾、心包络、三焦的经脉都从膈而下行。这是十一经必经的通道。扁鹊废弃了这个理论不讲,所以后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上部附上,右侧的外侧可以候肺的病变,内侧可以候胸中的病变;左侧的外侧可以候心的病变,内侧可以候膻中的病变。柯韵伯解释说,上部附上指的就是寸脉。心脏位于肺的下方,而位置偏中,肺偏于右侧,所以心脏位于肺的左侧。心肺都靠近背部,所以都外侧候诊。胸中主宰宗气,膻中主宰心包络的相火之气,在胸中,所以内侧候诊。这是三部中上部天一候诊的方法。《难经》没有详细审察气口候阴的道理,而是将六腑配属于三部之中,废弃了胸、膻、膈、腹的候诊方法。前部候诊前部的病变,后部候诊后部的病变。脉象上至极致的,反映胸、喉中的病变;脉象下至极致的,反映少腹、腰、股、膝、胫、足中的病变。喻嘉言说,上古的神圣医家非常重视切脉,《内经》中对脉象的部位有明确的分辨。后人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就引用扁鹊的话来确定脉象的部位。但不知道这只能用来论述病机,如心将热邪遗留给小肠,或遗留给大肠等,而不能用来确定脉象的部位。《内经》中说“尺里以候腹中,尺外以候肾”,这两句话已经说尽了脉象部位的道理。因为胸中属阳,腹中属阴。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所传导的渣滓水液,只有腹中才是它们的位置。不像胃是水谷之海,清气在上;胆是决断之官,静静地藏在肝中,为十一脏之所决断,可以部属于中焦。至于上焦,有重重的膈膜,只有心肺能够居住在那里。所谓“膈肓之上,中有父母”,就是说心肺位于膈上。而二肠是浊秽之腑,与膈上的清阳之气迥然不相通。怎能因为外部的络脉相连属,就反而说寸脉的清阳上浮为腑,沉者为脏呢?经文中说“脏真高于肺”,其实是指脏真高于大肠。而且,如果左浮为小肠脉,沉为心脉,那岂不是像水中的污泥反而浮在莲花之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呢?如果膻中是臣使之官,包裹并络属于心下,以寄托心君喉舌之司,下膈历络三焦,与手少阳的脉络散络于心包,这正体现了心包相火与少阳相火相互输应的关系。心包的关系如此重要,它也是手经之一,可以称为脏。现在我们暂且依据《脉经》中关于阴阳的论述,来对其内容进行详细辨析。书中说道:呼气时反映心与肺的状况,吸气时则反映肾与肝的状况。又提到:寸关尺中的关前部分属阳,由心肺主导;关后部分属阴,由肝肾主导。还指出:脉象浮大而散乱的属于心,脉象浮而短涩的则属于肺。这意味着心肺主导阳气,其脉象出现在关前,且表现为浮脉并在呼气时显现;而肝肾主导阴气,其脉象出现在关后,表现为沉脉并在吸气时显现。在该书的一百条论述中,却出现了这样的说法:左寸脉阳实,表示小肠实;阳虚,表示小肠虚;阳绝,则表示小肠的功能衰竭。同样地,左寸脉阴实则代表少阴经实等。按照前面的论述,浮大而散的脉象是心脉,位于关前,属阳。脉象的虚、实、绝都应当被视为阴性的表现。但此处却凭空杜撰出小肠的虚、实、绝为阳性,并将其强加于心脉之上。那么,小肠的阳脉究竟应该是什么形态,才能被加在原本浮大而散的脉象之上呢?再者,如果右脉浮涩而短被视为阴性脉象,那么大肠的阳脉又应该是什么形态呢?书中在谈论虚实与衰竭时,始终未提及二肠(小肠与大肠)的具体脉象。不仅如此,在诊断外感风寒时,还特定指出要观察左寸脉,这就意味着太阳经、膀胱经与小肠经都被认为同居于左寸脉,且都位于心脉之上。这样的错误不攻自破,只是没有人察觉而已。精
选
阅
读
原创推荐
《脉经》第一(唐·太医署必修课)
《颅囟经》脉法·病证 (儿科)
《伤寒论》辨脉法(解读与评析)
《濒湖脉学》· 涩脉诊法
《濒湖脉学》· 数脉诊法
《古今医鉴》脉体捷法(脉相大全)
神方·仙方活命饮
拔罐会“伤元气”,这是真的吗?
老年性白内障治疗措施
牙髓病诊断与治疗
脑血栓的护理方法
脑肿瘤病理及其治疗
《跌打损伤方》诊断与治疗方法
红斑狼疮的专方治疗
中医治疗高血压眼底出血
失眠抑郁症的自我调理法
面诊看脏腑,如何改善气色?
晕厥病人的家庭救护方法
中医古方古法·治疗风湿病
青光眼失明,还有救吗?
颈椎病的日常生活护理
三叉神经痛的按摩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的五大治疗方法
八种有效降血糖的中成药
老人腿抽筋时正确的做法
老花眼成因及其防治偏方
中医古法新用:治疗骨质增生、肩周炎等痛症
糖尿病防治功法:从'三多一少’到健康生活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古代医书中的高血压气功疗法
中医传统疗法:气功治疗心律失常
站群论坛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方法
多种便秘的中医自我疗法
古老中医秘方·滋补肝肾药膳
补气养阴与心脏的守护者
肾气不足,影响外貌?日常补肾关键
咳嗽食疗方:选对食物,轻松缓解!
预防瘟疫的神秘古方
中医养生交流群
图片
中医资料在“群文件”里
图片
中医养生群
加我
微信邀你入群
华医方
中华行医方,大医精诚心。博览极致医源,秉持仁心,开创医识新篇。我们专注于中医国粹传承与传播,涵盖医方、药膳、推拿、针灸、养生等,医病更医心,治病治未病。
关注我们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热点资讯
- 健康前瞻 女性可多吃以下
- 趋势观察 湿气重, 常吃这
- 健康前瞻 高血压患者不能
- 趋势观察 魔芋减肥效果好
- 趋势观察 看了林心如的穿
- 远景规划 【倪海厦人纪系
- 瞭望塔 挖掘红色资源 带动
- 远景规划 只需三味!喝出
- 行业瞭望 产后10天体温骤
- 预警机制 中医日记: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