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瞭望

咨询电话

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当前位置:健康瞭望塔 > 健康瞭望 >

趋势观察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流程图&最新指南推荐

文章出处:未知 人气:125 发表时间:2024-12-21 16:28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始再灌注治疗,挽救缺血半暗带。近日,《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发布,本文根据最新版指南整理了AIS的再灌注治疗流程图及推荐意见,快来学习吧~

图片

发病4.5 h内的静脉溶栓治疗

发病4.5 h内AIS患者静脉溶栓部分管理流程见图1。

图片

图1 发病4.5 h内AIS患者静脉溶栓部分管理流程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新增推荐意见:

1. 对于发病<4.5 h且有静脉溶栓指征的患者,推荐使用标准剂量的rt-PA(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Ⅰ类推荐,A级证据)。

2. 对于发病<4.5 h合并多发病、虚弱或卒中前残疾的AIS患者,也可以考虑rt-PA静脉溶栓治疗(Ⅱb类推荐,B级证据)。

3. 对于轻型致残性的AIS患者,如在发病4.5 h以内,推荐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Ⅱa类推荐,B级证据)。

静脉溶栓的监护及处理(《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

1. 患者应收入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或卒中单元进行监护。

2. 定期进行血压及神经功能评估,静脉溶栓治疗结束后2 h内,每15 min进行血压测量和神经功能评估;然后每30 min1次,持续6 h;之后每小时1次直至治疗结束后24 h。

3. 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吐,或神经症状体征恶化,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脑CT检查。

4. 如收缩压≥18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100 mmHg,应增加血压监测次数,并给予抗高血压药物。

5. 鼻饲管、导尿管及动脉内测压管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应延迟放置。

6. 溶栓治疗24 h后,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前应复查脑CT/MRI。

发病4.5~9 h或醒后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

发病4.5~9 h AIS或醒后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部分管理流程见图2。

图片

图2 发病4.5~9 h AIS或醒后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部分管理流程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新增推荐意见:

1. 对于发病4.5~9 h的AIS患者,如果除了头颅CT无其他脑影像支持,不推荐静脉溶栓治疗(Ⅲ类推荐,B级证据)。

2. 对于发病4.5~9 h的AIS患者(包括发病时间不明患者),如果CTP或MRP存在不匹配区域提示进行血管开通治疗可获益时,若不计划或不推荐机械取栓治疗,则推荐rt-PA静脉溶栓治疗(Ⅰ类推荐,A级证据)。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3. 对于醒后卒中患者,如果DWI-FLAIR不匹配,若患者不计划或不推荐机械取栓治疗,则推荐rt-PA静脉溶栓治疗(Ⅱa类推荐,B级证据)。

4. 对于发病>4.5 h但DWI病变小于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或FLAIR阴性的AIS患者,接受静脉注射rt-PA治疗是获益的(Ⅱa类推荐,B级证据)。

5. 对于轻型非致残性(NIHSS 0~5分)的AIS患者,如在发病4.5 h以内,不常规推荐静脉溶栓治疗(Ⅲ类推荐,B级证据)。

6. 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内应用抗栓治疗的风险尚不明确(Ⅱb类推荐,B级证据)。

7. 静脉溶栓治疗开始90 min内不得应用阿司匹林静脉注射(Ⅲ类推荐,B级证据)。

发病6 h内的桥接/血管内治疗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保留推荐意见:

1. 发病6 h内,符合以下标准时,强烈推荐机械取栓治疗:①卒中前mRS评分为0~1分;②缺血性卒中由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引起;③年龄≥18岁;④NIHSS评分≥6分;⑤ASPECTS≥6分(Ⅰ类推荐,A级证据)。

2. 发病6 h内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AIS,当不适合静脉溶栓或静脉溶栓无效且无法实施机械取栓时,严格筛选患者后实施动脉溶栓是合理的(Ⅱa类推荐,B级证据)。

3. 有血管内治疗指征的患者应尽快实施治疗。当符合静脉rt-PA溶栓标准时,应首先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同时直接桥接机械取栓治疗(Ⅰ类推荐,A级证据)。

4. 静脉溶栓禁忌的患者,建议将机械取栓作为符合条件的大血管闭塞的治疗方案(Ⅱa类推荐,A级证据)。

5. 大脑中动脉M2或M3段闭塞的患者,可以考虑在发病6 h内(股动脉穿刺)进行机械取栓治疗(Ⅱb类推荐,B级证据)。

6. 大脑前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闭塞患者,可以考虑在发病6 h内(股动脉穿刺)进行机械取栓(Ⅱb类推荐,C级证据)。

7. 卒中前mRS评分>1分,ASPECTS<6分或NIHSS评分<6分的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患者,可以考虑在发病6 h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进行可回收支架机械取栓,需要进一步随机对照试验数据证实(Ⅱb类推荐,B级证据)。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新增推荐意见:

1. 机械取栓时,可以在静脉溶栓基础上对部分适宜患者进行动脉溶栓(Ⅱa类推荐,B级证据)。

365站群VIP

2. 机械取栓再通(mTICI2b-3)的患者,给予动脉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改善远端灌注可能是合理的(Ⅱb类推荐,B级证据)。

3. 发病6 h内适合取栓的患者,在无静脉溶栓禁忌时,选择替奈普酶静脉溶栓(静脉团注0.25 mg/kg,最高25 mg),而非阿替普酶,可能是合理的(Ⅱb类推荐,B级证据)。

发病6~24 h的血管内治疗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推荐意见:

365站群

1. 距患者最后正常时间6~16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当符合DAWN研究入组标准或DEFUSE3研究入组标准时,强烈推荐机械取栓治疗(Ⅰ类推荐,A级证据)。

2. 距患者最后正常时间16~24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当符合DAWN研究入组标准时,推荐使用机械取栓治疗(Ⅱa类推荐,B级证据)。

3. 发病6~12 h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符合ATTENTION研究或BAOCHE研究入组标准时,推荐使用机械取栓治疗(Ⅱa类推荐,A级证据)。

4. 发病24 h以上的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的获益性尚不明确(Ⅱb类推荐,C级证据)。

5. 发病12~24 h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符合BAOCHE研究入组标准时,推荐使用机械取栓治疗(Ⅱa类推荐,B级证据)。

编辑 | 董晓慧

校对 | 仇俊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