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瞭望 狐大医 | 孩子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家长如何引导才有效?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 李娜
编辑 | 刘家碧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自卑心理是一种对自己能力、外貌或性格等方面持有的负面评价,常表现为觉得自己不够好或不如他人。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李娜介绍,自卑是一种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状态,过度的自卑会影响情绪状态、学习、人际交往甚至是未来的生活。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鼓励正面自我对话、建立小目标、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等方式改善自卑心理。
青少年为什么会产生自卑心理?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剧烈变动中,对自我形象和他人看法非常敏感。这些变化有时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而过度的自卑会影响情绪状态、学习、人际交往甚至是未来的生活。
具体而言,引发自卑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同伴影响以及媒体的暗示等。
1、家庭因素
家庭对孩子的言行有直接影响。如果父母从小总是批评孩子或用“别人家的孩子”与其作比较,青少年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够好,逐渐产生自卑心理。
2、同伴压力
青少年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而一些负面的同伴评价或不公平的比较会加剧他们的自卑感。
3、外部环境的影响
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越来越迅速,社交媒体、影视广告等往往会呈现完美的身材、成功的形象等,让青少年产生较高的自我期望值,进而对自我评价下降。
4、学业压力
过高的学业期望,或是与学业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比较,都会让部分青少年觉得自己很“差劲”。
如何改善青少年自卑心理?
1、鼓励正面自我对话
自我对话是青少年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老师可引导孩子在内心建立积极、正面的自我对话,比如“我有独特的优点”、“我正在努力变得更好”等,有助于缓解自卑情绪。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用“自己对自己说”的方式来关注自己的优点,以积极正面的方式去看待自己。
2、建立小目标并逐步实现
青少年常会因目标过大而感到失败。帮助青少年设定实际的小目标,比如每天多读一页书、在课堂上多举一次手等,逐步实现小目标会让他们重新获得成就感,有助于提升自信心,从而减轻自卑感。
3、培养兴趣爱好
培养兴趣爱好有助于青少年发现自身特长和兴趣。无论是音乐、绘画、运动还是写作,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投入其中,可以让孩子获得正面反馈,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365建站4、家长和教师的鼓励与支持
家长和教师的角色非常关键。要积极关注青少年的情绪状态,并多给他们鼓励和认可,尤其是针对他们的进步和努力,而不是只关注结果或成绩。这样能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减少自卑情绪的产生。
5、正确认识失败和挫折
青少年需要明白失败和挫折是成长的一部分,失败并不代表自己没有价值。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帮助他们在失败中寻找成长的机会,避免自我否定的情绪产生。
6、适度合理使用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上的一些传播内容可能让青少年感受到过多的对比和压力。引导他们控制社交媒体的使用时间,并帮助他们理解网络上的完美展示并不等同于现实,这样可以减少他们与他人对比的机会,降低自卑感的来源。
自卑心理在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但通过科学的方法积极引导,这种心理状态是可以改善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支持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少年若能在成长过程中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正视自己的优势,便能养成更为健康的心理状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热点资讯
- 远景规划 【指南精粹】新
- 健康前瞻 116对中药药对速
- 预警机制 贾玲坦言瘦身后
- 远景规划 独韵风华: 酒店
- 趋势观察 图文:一剂药补
- 趋势观察 最近气血充足了
- 预警机制 男人怎么补肾补
- 健康前瞻 打造温柔指尖
- 预警机制 土豆和它一起炒
- 健康前瞻 202407共识 |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