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远景

咨询电话

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当前位置:健康瞭望塔 > 健康远景 >

趋势观察 扶阳思想的理论核心与运用

文章出处:未知 人气:118 发表时间:2024-11-21 14:32

扶阳的“扶”有帮助、帮扶、调节、治理的意思在里边。而“扶阳”呢,本身就有宣通、保护、温助、调理阳气的意思,这样才能够使我们人体的阳气得到宣畅,得到强盛,所以我们应该扶阳。

365站群

温扶阳气

从郑钦安先生到卢氏的几代人,无论从他们的著书来看,还是在这两辈人传承不断的大量临床治疗当中,都贯穿了这个精神。并且在这个精神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临床实际确立了一系列的原则、方法以及具体的方药。并当一旦发现他有伤阳的这种机制,那么就应该以防为先,以防为机务。那么就应该采取阻断损阳的病机,这样一个措施。阳虚的呢?就应该使用“温扶阳气”的方法。当然了,在“温扶阳气”上我们提倡应该大剂量,为什么我要提大剂量呢?因为我探索过这个问题,在诊断很准确的情况下,那么我用过小剂量的,在同一个人身上,没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加大几倍的剂量后,效果立竿见影。那么所谓一旦出现阳弱的状态,就应该选宣散其阳,一旦是阴阳两气不相选择,那么就应该扶其阳而施其汤通达,如阳气其不能够通达状态,那么他不能够正常的舒展阳气,那么就应该采取舒展的方法,从而使阳气以达邪。所以这个从原则上来看,是钦安和卢氏在应用扶阳思想上具体体现。

有了这种思维,才会知道你在临床上去应用。这是简单的谈到扶阳的基本概念以及它的含义。那么要扶阳,扶阳的还有思想道德部分,所以就几字,阳主阴从观。那么阳主阴从观本身是个概念,而《内经》全面的接受了这个理念。因为《内经》这个书从中医学来讲他本来就是一个自然学科,因为自然学科都要受到哲学的指导,所以这就顺理成章地解决了哲学这种阳主阴从观的理论。所以《内经》在对我们人体阳气的生理病理上的认识是相当明确的,并且把阳气放在非常极其重要的一个地位。《素问·生气通天论》上讲“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天运当以日光明……”。作为医者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因为就阴阳学说来讲,他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钦安也好,卢氏也好,他们的思想没有脱离阴阳学说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中医阴阳学说的核心存在者阳主阴从的关系。早在先秦诸子百家的时代,就有很多很多重阳的思想基础。比如《周易》以阳爻和阴爻代表一切事物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和相互消长和转化的这种矛盾关系,有了这种关系,才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周易》的核心思想是强调阳得重要性,我认为这应该是《周易》它对阴阳学说的一个基本原则,也可以称之为它的科学内涵,这是《周易》最有用的地方。

结合人体的生理病理来看,阳气的旺盛可以促进机体吸收,从而才能够升华充足,化源充足,阴精也才逐渐逐渐的旺盛,这样才能够体魄健壮。一旦我们人体的阳气衰减了,吸收那就肯定有问题了,吸收也就会迟缓,那么阴精本身的发生也就必然会导致减弱,而出现体力衰弱。

阳化气,阴成形

那么阴阳的具体功能不外乎如《内经》上所讲的,他的子代关系“阳化气,阴成形”。那么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了一切生化机能是无形的,由于“气”,可以说是气化功能,“形”可以说是有形的物质。它应该属阳,就是说一切生化机能都应该是无形的,是属阳的;而有形的,它就是属阴的阳能化成的,所以我们人体生命活动的实际上都是靠阳的功能来化生的,而阴能够构成我们形体。虽然构成这个形体,有固有的性质和功能,但是作为形体由小逐渐到大,由弱逐渐的到强,仍然离不开阳的生化功能所起到的作用。所以阳能化生阴,从而使阴得能够逐渐使它的形得到强壮。就人体生理上来讲,应该存在阳主阴从的关系;就整个大自然看,太阳的存在对我们宇宙当中的所有行星的运行,对地球、天文、气象、历法以及对万物的生长和收藏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我们人体的,可以说是从生命开始的时间就体现了整个过程,体现了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可以说讲万物生长靠太阳,而人体机体的运行,以及我们人体的生存是靠阳气。一旦我们人体阳气受损,那么就是导致身体衰竭,就会出现贼风所至,邪气弥漫,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疴疾丛生,严重者就会夭折。

我们人体阳气是很固密的,在外邪气就不能够相侵,在内则机体内脏精气平静不乱,这样才能够维持我们身体正常生理状态。我们要使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协调,阴阳两者之间虽然各有所主,但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阳气。这就说明了我们人体正常生长发育,阳气最重要、最关键。那么如果我们能够保持机体阳气旺盛,就能够使我们人体获得一个健康之体,就有健康长寿的可能。

天地万物的生长、衰退、死亡,可以说都是由阳所主宰。如果一旦打破了“阳主阴从”的这个关系,就会使阴阳相对平衡协调的生理状态发生变化,就会导致以阳为主导的“阴平阳秘”的关系失调,就会发生疾病。那么最重要的是“阴平阳秘”的这种生理状态始终是以阳为主导的。如果一旦阳气虚于外,就会导致机体失其温煦肌肤,失其抗御外邪和卫外这种功能,那么这就容易导致六淫之邪所侵袭而发病。如果一旦阳气虚于内,这就会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动力减弱,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输布也就会失常,十二经脉的运行也就无力,精、血、精液的化生不足,就使其机体出现虚衰的病理变化。

不治已病治未病

扶阳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就是主张“治未病”。那么反过来讲,如果“治未病”思想离开了扶阳,是办不到的。因为只有扶阳,才能够使我们脏腑的功能强健,精、气、血、津液才能旺盛,我们的机体抗病能力也才强盛,邪气才不可干。所以在临床治疗当中,如果能够早期的使用扶阳的方法,就可以使我们人体阳气不至于受损,这就能够把很多疾病消除于萌芽状态,乃至于不发病。那么通过扶阳的方法,它能够使五脏之间、脏腑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安和,从而就能够阻止疾病的相互传变。扶阳还可以把握住疾病的进一步发展的趋向,它能够增强机体的康复能力,从而使已受病之体能够早日康复。我们倡导扶阳,首先要重视预防和消除损阳的因素,从而才能够保持人体阳气的充盛。这就要我们医者在治疗疾病的各阶段当中,注意保护阳气,消除各种损阳因素,从而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这就应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了。糖尿病最可怕的是什么呢?最可怕的就是并发症,糖尿病本身不可怕。西方医学他对糖尿病的治疗还是有一整套的,但是他们对并发症是无奈的。这是西方医学的弱点,但是扶阳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慢性肾炎的病人,如果你始终去扶阳,就不至于导致肾功能的衰竭。很多慢性肾炎的病人,最终出现了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这就到了晚期了,这个虽然也有扭转的可能,也有治愈的希望,但是难度就大多了,为什么不切断他呢?这实际上也是要体现“治未病”思想。肝脏疾病这也是一个很头痛的疾病,所以说头痛就是对绝大多数的治疗手段都采取“清热、解毒”,怎么样保持肝阴的充足,因为他始终有肝气郁结,肝气郁结就会容易会化火,这就会导致阳亢,就会损伤肝阴,肝阴一损伤就会导致肾阴的损伤,因为“肝肾同源”,这个是教材里讲的。那么为什么不重视肝阳,如果肝阳气正常,他能够正常的疏泄,他能够正常的输血,正常的调节血压,那么肝脏疾病它就不会一步一步的发展下去,我们就切断它发展的原因,使他尽快的有出路。这在临床上太多太多了,并不是不能解决啊,我们扶阳的思想、扶阳的方法能够解决,但是一般人绝对是畏惧在肝脏疾病上,用大剂量辛温扶阳的药,那是忌讳的。为什么?这就是在理论认识上的不同。所以我们要有正确的理论,这样才能够指导我们正确的治疗。怎么样才能消除病理性的损阳因素呢?临床上任何疾病都存在着损阳伤正的情况,无论什么疾病,都会损阳,都会伤正。比如外感病,损阳伤正的病变主要是产生的邪正相搏的这个阶段。因此,我们要消除病理性的损阳因素,我们必须在临床上谨守病机,重视驱邪,那么在不同疾病当中他们各自的病变特点,使其消除损阳的方法也不一致的,也不一定相同的。比如太阳病它是邪正相争在表,一旦误治、失治,就会造成伤阳内传或造成变证的可能。在治疗上以汗法为原则。所以仲景的麻、桂二方,对于太阳病,卢氏主张用桂枝散作为主方,因为桂枝散实际上是从桂枝汤演变而来的,既简单又很复杂,这个复杂就在于他的加减,这个以后有机会可以专门讨论桂枝散,如果大家能够接受,在临床上应该是轻车熟路的。通过用麻、桂这两方就可以发汗而达到祛邪,表邪得到解,而正气才能够安和。而阳明病的邪热和正气斗争是相当剧烈的,采用清法、下法作为手段,这也是仲景的手段。但是由于邪热盛实的病机会造成耗气伤津,往往一旦出现正气不支,阳病同样也可以入阴,甚至导致津枯亡阳。所以仲景的清法、下法能够祛邪泄实,能够使津液自保,阳气也才能够因之而安。但在临床上真正的阳明病是很少的,如果一旦是真正的阳明病,那么就是清下,就很简单。我在临床这多年,我可能没有遇到一二十个真正的阳明病。那么真正遇到了,那么也是一样的承气,一样的泄实。不是说扶阳就不能够用清下了,用清下的目的还是扶阳,就保证了他的阳气。因为同样的是扶阳的理念在里边。

再一个就是宣通与温补是扶阳的两大法门,因为阳气它的不断运动,他能够使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官窍的很多功能得以实现。所以我们在治疗上,一方面要保持阳气运动的宣畅,另一方面我们要对阳气的虚损又应当主动和积极的去温扶,那么这就说明了什么呢?就说明了阳气的病变显然涉及到两个方面,但在具体疾病的病机上又各有侧重,所以在论治上也就各有特点。

比如,三阳病人,作为医者来讲,要使阳气宣通,因为三阳属于三阴之表,他往往属于疾病的早中期,邪正相争往往比较剧烈,阳气在抗争过程中,容易因病邪阻滞而造成运行的障碍。所以赵献可这句话讲的好:“凡外感病者,俱从郁看”。因为三阳病的这种病理特点,就决定了治疗中常常采用祛除郁闭的外邪,消除病理性瘀滞和调理我们人体气机的原则,从而保持了阳气的宣通。最具有代表性的宣通阳气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种就是温散方法:由于风寒邪气郁闭在表,不仅能够阻滞阳气正常出入运行,并还能损伤卫阳,这就表现出了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这一些临床症状。仲景以麻桂这两个方为代表的温散法,既可以发汗祛邪,又鼓舞阳气外出抗邪,邪气去了,阳气出入就自然恢复正常了。体表的阳气被寒邪一旦闭郁,往往就比较盛,比较强,还可以进一步的影响肺气的宣降功能,这就会出现“无汗而喘”、“喘而胸满”以及郁闭之阳抗邪,阳气本身郁闭了但是阳气要不断的宣通,这就会出现“发热”、“脉浮而数”,甚至郁而化热而出现烦躁症,实际上都可以用温散法。温散法也是桂枝法的代表。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再一个宣通的法则是调枢法:因为调理少阳枢机,实际上就是调节阳气运行的一个重要方法,因为一旦阳气运行不畅了,枢机不利了,是少阳病理的最主要方面。所以仲景讲“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那么这当中,“相搏结”、“分争”能够体现什么呢?最能体现枢机不利的一种病理状态。所以通过调枢,就为恢复少阳的阳气既可以出又可入的正常生理状态。仲景用小柴胡汤为基础方,通过调枢,从而促进了阳气的正常升降。但是我们认为小柴胡汤如果把握不好,过剩少阳之气则又会带来弊病。所以又把调枢也归在桂枝法里面,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也。这是通过调枢使阳气的升降出入正常,从而就改善和促进了阳气与血的功能。所以通过调枢也使其阳气振奋,祛邪外出,产生了扶正祛邪的作用。

通阳法也是三阳当中使用的一个法则,因为太阳他是寒水之经,如果邪深入于腑,从而导致主水障碍,这就可造成蓄水证的产生。气化功能也就不行了,所以小便也就不利了,津液也就不能正常的使阳气上布,就能够出现口渴。仲景用五苓散通阳化气行水,这就使其水道通畅,阳气的气化正常,这就把很多临床的症状可以消除。再一方面,阳气的功能受到影响,水饮湿邪往往由之而产生,它又反过来阻碍阳气的运行,这就造成三阳病中的一系列的兼证。比如就有了风寒表实兼水饮喘咳的小青龙汤证,有少阳证兼水饮内停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那么用这一些方都兼用了通阳的思想法则。湿邪往往与热相合致病,比如阳明病湿热发黄,小便不利,用茵陈蒿汤清利湿热。湿热得到清理,三焦得到通利,阳气运行从而也就恢复正常了。那么我们所说的扶阳,我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上我们还是用桂枝法作为主导,同样的,他不会带来其他任何担忧,就能够解决。

365站群VIP

所以在三阳病中,宣通阳气是我们采用的正确方法,但是宣通阳气又不能够拘泥于这些方法上。比如说出现的变症,如阳明病热邪郁闭胸膈,可见“胸中窒”、“心中结痛”等,这就明显导致气机阻滞,以及阳明经证,导致邪热壅盛,从而妨碍了阳气的运行,甚至郁阳不得以外达,而出现“厥深者热亦深”的白虎汤证。这些治法,实际上通过清下从而使壅遏的阳气得到宣通,这实际上也是另外一种扶阳的表现形式。所以在三阳病当中,阳气往往因为邪气的侵袭而运行受阻,宣通阳气的意义就在于使病邪去,阳气宣畅,正胜而病愈。

三阴病就应该重在温扶阳气,因为一旦病至三阴,机体抗病能力已经衰退了,就会表现为阳虚寒证。比如太阴病,是以寒湿内困,脾阳虚损,运化失职的表现为纲。而太阴篇当中它所谈到的八条条文,实际上都含有中阳虚损的病机在里面。所以治疗“当温之”,用方不离四逆汤、理中汤,温扶脾肾之阳,燥湿祛寒,使病能够得到痊愈。

而少阴病是以“脉微细,但欲寐”为纲。它的病机不外乎心肾阳气虚衰,一旦气血不足,阳虚不能够振奋精神。少阴的病变以损阳伤正为主要症状,所以温扶阳气是及其重要。在具体论治中,又因阳虚病机会出现不同的变化,会出现脾肾两虚、中外兼寒者,这一类病者应该用四逆汤,或者是用四逆汤的类方,温运脾肾之阳。而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呢?在治疗上应该用通脉四逆汤通达内外阳气;如果阴盛于内,格阳于外的,应该用通白四逆汤;格阳于上,应该用白通汤,可以宣通上下的阳气。那么在治疗这种格阳于外、格阳于上,以及格阳于下的。阴盛阳虚如果一旦他兼有水气浸渍,治疗上又应该温肾阳、利水气,用附子汤、真武汤,在临床上很有把握的。

对于厥阴病,厥阴是处在两阴交尽之地,所以在这种状态下病当阴寒极盛,就是阴寒在相当盛这种状态下出现。虽然寒逐渐深了,但是我们中医的阴阳学说就有了“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的说法,就相当于今天是冬至,冬至就意味着在这一年当中逐渐寒冷,寒冷最强盛的时候又孕育着阳气的生。在这种阴极当中,包含阳热来复的转机,虽然他的病机相当错综复杂,但不外乎成无己所描述的“厥为阴气至也,热为阳气复也”。如果能把厥、热作为辩证要点,从阴阳的消长把它视为机转。只要阳气复,同样疾病也就会得到治愈。即使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去扶阳,阳如果扶太过有热化这种变化,我们仍然也不能否定这一规律,尤其在危亡之际,如果我们自己都把握不住自己,就出现阴寒盛极,消亡阳气。一旦阳不复生,厥逆不还,这就会出现阴阳离绝。一定要把握这一点,始终温扶阳气,就不会有险象发生,不要犹豫,不要顾虑,否则病家会不治而死的。所以积极温扶阳气,极其重要。

我们这里谈到的宣通阳气和温补阳气,两者之间有区别,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又有联系。因为宣通实际上是针对阳气被郁,运行不畅来讲;温补是针对阳气虚损,失其温壮来谈的。所以这两者他们存在区别的。但是临床的病变错综复杂状态下,阳气的运行不畅或失于温壮则往往又是阳气病变的两个方面:一个是运气不畅,一个是失于温壮。在治疗上,应当重视这两方面共同互济的联系。你要有这个思路,因为宣通阳气能够使阳气运行宣畅,可以促进和发挥阳气的功能。比如说我们用麻桂法,我们用桂枝法,这些方药辛温解表以祛邪,宣畅了阳气,使其卫阳营阴之间得以和调,使营卫调和;而温壮阳气呢,反过来又能促进阳气的活动力。比如温阳化气,气化水行,使其阳气畅旺。所以三阳病当中,扶阳应该是以宣通为主,而又不拘泥于宣通。如果一旦病有伤阳这种症候,温补同样也不可少。比如太阳病误伤中阳,出现胸满、微微恶寒症候,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既能够宣通并兼以温补。在太阳病变证中,有很多的病证实际上都属于损阳伤正而导致的,所以我们在治疗中要温补的方法里面适当的扶阳,去广泛的应用它。

三阴病当中,扶阳应该以温补为重,但是我们又不能够局限于温补、拘泥于温补。比如说阳虚而病理产物瘀阻,又应该兼以通阳。比如说寒湿中阻,身目为黄,这种疾病单纯的温补解决不了,在治疗当中应该从寒湿中治疗。在厥阴病当中,阴虚寒厥,就是“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往往采用温补振奋阳气以通阳。那么厥阴病当中是阳虚出现寒症,他可以用温补的方法,用宣通的方法,所以应该时刻的使阴阳之气能够顺接,不能出现阴阳之气不顺接的局面,往往采取温补振奋阳气从而达到阳气通的目的。所以我们通过区别这种温通和温补,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实际上又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才能够很灵活的运用他们,运用扶阳的思想。我今天没有谈具体的,以后我们还有很多机会和时间,但是我希望能够通过对扶阳的思想核心认识,也就很好办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