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观察 跟诊冯老:头晕耳鸣似少阳案
张某某,69岁,男,2016年1月8日初诊
头晕半年,下肢无力,嗳气,坐车恶心,口干,晚上口苦,耳鸣,汗出多,盗汗,夜尿0~2次,大便溏。苔白滑,脉沉细。
辨六经: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五苓散加陈夏汤证
365建站处方:桂枝1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苍术10g陈皮30g姜半夏15g,7剂,水煎服,日一剂。
按:头晕、嗳气、恶心、耳鸣为气上冲之势,并见下肢无力、大便溏、苔白滑、脉沉细,为太阴;汗出多、盗汗为太阳阳明合病;口干、晚上口苦为阳明。整体观之为外有表邪,内有水饮,机体欲向外解而不能解,而出现气上冲之势;水饮内停日久化热,而出现口干、晚上口苦;汗出多、盗汗,为表虚内热多见。
所以,六经辨证为外邪里饮的太阳阳明太阴合病。继辨方证时,要考虑“三毒”,本案头晕、乏力、恶心、大便稀溏、夜尿、苔白滑等,均为水饮证,故辨方证为五苓散证,因饮盛见恶心、嗳气等,加半夏、陈皮理气化饮降逆止呕。与苓桂术甘汤相鉴别,若不是先辨六经的话,头晕、恶心、嗳气、坐车恶心(晕车),很多时候会想到苓桂术甘汤。但是,仔细辨证发现有饮郁化热,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可排除苓桂术甘汤。
2016年4月1日 二诊:
头晕减,恶心减,困乏,眼不欲睁,嗳气,汗出减,盗汗减,大便日一行,耳鸣不明显,晚上口干不思饮,四肢皮疹。苔白腻滑,脉细。
上方增姜半夏30g,加荆芥10g 防风10g 生薏苡仁18g,7剂,水煎服,日一剂。
按:诸症减轻,新增困乏、耳鸣,水饮重,增半夏量;四肢皮疹,加荆芥、防风、薏苡仁解表利湿。
老师答疑解惑
学生请教:本案有口干口苦,为什么不从半表半里治呢?
老师解答:这里头口苦呐,不确定,也轻。胡老也讲过,口苦不一定是少阳,也可能是阳明,也可能是厥阴呐,就看它厉害不厉害。因为其他症状,表症明显。小便不利、头晕、盗汗、耳鸣,汗出多等,里热比较明显。这个当然,按少阳治也行,也可以,也可能见点效,柴胡加龙骨牡蛎呀,加利尿药也可以。但是这口苦,他晚上以后,他不太确定,有的病人说口苦,他说嘴里有点……口干,嗯……有点……有点苦,实际上他是有点不舒服那个,说不出来那个,他叫说口苦。所以,口苦不太确定。
耳鸣,以前都认为是少阳,大伙都是。可是,后来我们发现,并不是!耳鸣,它是外邪里饮,就是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更多见。有盗汗,说明这个里热重,有耳鸣呀,就是说气上冲得厉害,有表。所以,表不解,里热重,里热上冲,最近用桂甘龙骨牡蛎,用得多。有些干脆就用风引汤了,有些顽固的耳鸣一般很难见效,采取风引汤的思路还行,能见点效,尤其是脑鸣的,那个脑鸣的更难治,一般都很难见效。
所以,按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夹瘀这么治可能有点效,就是大黄用上,因为风引汤里有大黄。(学生:大黄这里还是有点瘀是吧?),就是,这个方子我们不太理解,有大黄,有干姜,不知道怎么地用,慢慢,慢慢,这呀,还是按六经来讲,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所以,这个里头,可能夹瘀,所以用大黄,一个是温下,取温下的作用,有太阴呀,有大便干,大便不痛快,不是阳明而是太阴,下寒得厉害,更是说明什么?
(老师提风引汤有一定的鉴别意义,因为风引汤也是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多了个瘀血,此案没有瘀血,故五苓散更为贴切。)
体会
一、方证鉴别,似少阳而非少阳。
本案难点在辨病位,症见口干苦、头晕恶心、耳鸣等,似是少阳病。但是,到底有没有传入半表半里呢?若邪传半表半里,治疗应当以和法为主。《伤寒论》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燥烦,脉数急者,为传也。这条简明扼要地列举症状来说明传与不传,其中“颇”字寓意深远,“颇”就是很的意思,强调吐的程度非同一般。例如白虎加人参汤证之“大烦渴”、“脉洪大”,大建中汤证之“心胸中大寒痛”,当归四逆汤证之“脉细欲绝”等等,都在强调症状的严重程度,即病情的轻重缓急。
第4条从正面用症状说明病邪传与不传,担心仍没有说清楚。第5条换一个角度,从反面再说一次,以示强调。第5条曰:伤寒二三日,阳明 、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如果症状不典型,就要从整体考虑,看看有没有阳明证、少阳证,从而判断传与不传。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合并病的可能。本案只是“夜间口苦”,说明口苦并不明显。“耳鸣”是孔窍症状,我们常认为是半表半里证。冯老在答疑中特别指出,“耳鸣”常见于外邪里饮。而且,头晕、恶心亦常见表不解水饮上冲,结合嗳气、大便溏,亦说明水饮证。
冯老认为,盗汗实属邪正交争、祛邪外出的一种表现,有感冒经“盗汗”而愈即是明证。本案因里有饮停,单纯汗出而邪未祛,则津伤表虚。至夜,人体机能得以休整恢复,正气充足而奋起祛邪故夜汗出,无奈正虚饮停,仍不能痊愈。如此往复,汗出伤津,里热渐起,迫津外泄,亦致汗出口干。正如《伤寒论》201条所言:“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综上所述,本案病邪未传半表半里,而是表里合病,治疗当解表祛饮清热。
二、口苦非少阳独见
搜索《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全文,文中出现“口苦”的条文有四条,《伤寒论》三条(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189条: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22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者;若发汗则燥,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金匮要略》只有一条(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以上除了第263条是典型少阳证,结合老师以上答疑:“胡老也讲过,口苦不一定是少阳,也可能是阳明,也可能是厥阴呐”。阳明内热或者厥阴的上热或者如本案的水饮化热都可见口苦,其实少阳也是热,郁热,观此规律,可以看出凡热都可能出现口苦的症状,非少阳独有。
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注意确认每个症状的轻重程度、发作频次等,冯老在答疑中也特别强调这一点。
三、头晕六经皆可见,水饮独甚。
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有“眩”或“冒”(头晕)记录的条文就有27条之多,涉猎甚广,六经皆有分布,其中以水饮独甚。
临床中如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吴茱萸汤、真武汤等方证,均常见头晕表现,临证时要注意鉴别。
吴茱萸汤方证,六经归属太阴病,无表证,亦也无热证,虽然条文未提及头晕,但其呕吐、头痛等症状为寒饮上逆所致,所以常伴头晕表现。胡老讲座中明确提到:“吴茱萸汤也不光只治食谷欲呕的,可以有很多(适应症),后面还会讲到。那么这个方子应用的机会很多,胃虚有寒饮,冲逆头脑,头疼头晕,所以我们在临床上遭遇很多这个方证。
有很多美尼尔氏征,头一晕腾就要吐,吐得挺凶,那吃吴茱萸汤就好,你们在临床中可以试验。再一个是偏头疼,尤其是右边偏头疼,大概都是用吴茱萸汤。同时它也治胃疼,胃疼也得属于虚寒有寒饮的这种情况。治头疼、头晕,只是呕吐、恶心。”所以说,头晕剧烈兼见呕吐、头痛等胃虚寒饮上逆严重者多见此方证。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泽泻汤方证,六经归属太阴阳明合病,有里虚寒的水饮,又有水饮化热,但无表证。泽泻,尤长于治水毒性“冒眩”。就如条文所言“苦冒眩”,但泽泻性寒。故此证,头晕如“蒙”感,并兼有化热之像者多见。
苓桂术甘汤方证,六经归属太阳太阴合病,有里虚寒水饮,有表证——表不解而气上冲,无热证。此方胡老谓为“胃有停饮”。此证头晕为“眩晕”,即天旋地转,并多伴有气上冲的心下逆满、胸闷、短气等症多为此方证。此太阳表证应注意和少阴之表阴证鉴别。
真武汤方证,六经归属少阴太阴合病,与上方证苓桂术甘汤都有里虚寒水饮,有表不解,但此方是表阴证少阴病,这两个方证是最接近也是最难区别,都有表证和里阴证,不同在一个表阳一个表阴。胡老说:“真武汤是'振振欲辟地’,就要倒地那个样儿,那脉也是极虚,当然是有一种阴虚(编者按:此处胡老特指阴性证的虚证)证候了,那用真武汤;
如果还是苓桂术甘汤这样子,气上冲,脑袋眩晕,虽然'身为振振摇’,就是经脉动惕,那么也可以用苓桂术甘汤。要是陷入阴证了就不能(用苓桂术甘汤)了。”可见,注意区别“身为振振摇”与“振振欲辟地”的不同,结合脉象,以及兼夹虚寒怕冷、腰痛、肢冷等阴证时,有利于辨识此方证。
五苓散方证,六经归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即有表有饮,又有水饮化热。临床苓桂术甘合泽泻汤,也常合并使用,也是太阳阳明太阴合病。但是,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如热像重,特别是有五苓散的特征症状口渴、小便不利的,可以首选五苓散;但如果热像不重,“冒眩”重且又有气上冲的可以于苓桂术甘汤加利水祛热的泽泻。
“先辨六经,续辨方证“,在六经理论指导下,可以快捷地筛选方证。但是,涉及相类似方证时,还是要仔细鉴别,辨方证才是辨证的尖端。
(整理者:叶达明 孙健 吴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热点资讯
- 趋势观察 3味狠药,恢复脾
- 瞭望塔 组织学与病理学:
- 趋势观察 世界卒中日|打破
- 健康前瞻 (华医世界首届
- 远景规划 胃痛如何进行诊
- 预警机制 最实用冬季吉林
- 行业瞭望 培养健康睡眠习
- 瞭望塔 一味“降糖草”
- 预警机制 潮人必备低热量
- 健康视野 💅🏻今年做过